欢迎您光临温州市四川商会,我们将为您提供贴心的服务!
设为首页   加入收藏   联系我们
  会员登陆

用户名:

密 码:

验证码:

验证码  

 

  新闻分类
 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“王家大院”劫后重生记

“王家大院”劫后重生记

发布者:商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:2007-12-22 您是第 2109 位读者



    这些建筑绝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,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,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,除非我们将之变为假货,或者使之摧毁。它们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我们任意处置的对象,我们只不过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。
      ———威廉·莫里斯,1877年他创办了英国第一个古迹保护团体古建筑保护协会
     43岁的王云贵坐在洪雅县城隍街57号自家后院门前。身后,是一座老屋的后花园,眼前,喧嚣着一条繁华的商业街。
  一片瓦砾丛中,后花园被层层叠叠的商铺挤到了角落,但王家大院的后人王云贵仍然舍不得放弃。雕花木门还在,他很是伤感,买了把锁锁上。就这点回忆了,不知道能不能锁住。
  而在新华网眉山频道某论坛里,王家大院的异地安家,引发了眉山人对于保护城市文脉的众口纷纭。对王云贵来说,那颗悬了3年的心虽落地了,可他至今搞不懂:明明是洪雅丢了洪雅王家大院,有的人偏说是洪雅人丢了洪雅王家大院!
  老宅遭遇背井离乡
  看着浩浩荡荡的车队一点点淡出视线,王云贵一屁股坐在地上,累了,哭了,心情也释放了。
  20061116日上午,天高云淡。在乡间躺了3年之久的王家大院第二次动迁。不过,这次迁徙有别样滋味———从洪雅迁往百公里外的邛崃市平乐古镇。现场有人细数了一下,仅是载瓦和石板的货车,就一字排了500多米。
  与平乐的成交殊为不易,双方磨磨蹭蹭你来我往数回合。分歧的焦点是,王家人始终咬定必须使用洪雅王家大院之名,而平乐镇则不愿意共享。几轮较量下来,王家人作出让步,双方签订异地复原合作协议。协议规定,恢复资金、土地由平乐镇出,物质产权归属平乐,知识产权则为王家所有。此外,王家还拥有永久祭祖、参拜权。
  当初不愿意拆,不是为了钱。王云贵委屈地说:给多少钱也不够。平乐镇副镇长吴茂林则如获至宝:平乐为能找到并且保护这一保存完好、价值极高的清代民居而欣喜。
  王家大院曾是洪雅县城隍街老街的代表作品。建于1884年前后,占地1200平方米左右,临街面宽仅12.9,进深却达90多米。有4口天井、14间厢房,在挂有颂赓九如悬匾的客厅两边,放着雕有4头猛狮、长约2春凳及数张工艺精湛的百年大花床。
  73,记者在邛崃市平乐古镇的民俗院里,见到了正紧张复原的王家大院。恢复完毕后,这座远嫁而来的宝贝将与展示区里的平乐酒肆、大碑纸坊、碉楼一道,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川西乡土文化陈列室
  4年前,几个人的保卫战
  2003年,是王家大院的出名年,也是城隍街命运的转折点。
  当年5月,城隍街4975号,已有两三百年历史的清代古民居墙上,刷上了字。据说,有开发商看中了这条街的商业价值,想把它推倒重来,改造成商业步行街。
  拆迁令的到来,让素有洪雅文脉之称的老街区,变得躁动不安,形成了拆与不拆两种版本。有的老街居民不胜其烦,很快在拆迁通知书上签了字。而57号王家大院的后人虽然认定老宅有价值,却说不出道理来。
  而王家大院的死而复生,还得感谢一个有心人———著名乡土建筑专家、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季富政。
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,季富政就走遍了洪雅的古镇。每去一处,他都会拍下很多实景:留下这些资料照片,也是想给文化符号的前生后世留下完整注解。
  20035月,就在洪雅城隍街古民居拆、保争议进入胶着状态时,季富政来到城隍街。眼前,到处碎瓦残砖,滚圆的木头和青砖头凌乱散落在地上,这是被拆除的房子留下的。
  爬上两街之间的高楼顶层鸟瞰,想不到偏居一隅的小县城中竟然还藏着这样的宝贝,季富政感叹———林徽音所说的中国建筑最体面最庄严部分的群宅瓦屋面和盘托出,仅参差不齐的几家大宅屋面就构成一方景观。这些饱含着川西文化特质的老房子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。但眼前的一切让他震惊,原本30多处相对独立的木结构旧式民居,仅剩王家大院及相邻几家,较完整但怆然地立在那里
  20037月,季富政联合川内古建专家成诚、曹怀经,发出紧急呼吁:立即停止对城隍街古民居的拆除,重新规划,把尚存的古民居协调地融入新的步行街中。阮仪三、冯骥才等知名学者专家,或致电,或书信,或签名,表示关注和支持。
  季富政们的出现,延缓了城隍街的消亡,也使得王家大院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。
  此后,新闻媒体强势跟进,文保、建设等部门也派人前往考察。眉山市文体局一张姓科长说,城隍街虽因资金等原因未被登记为文物保护单位,但并不影响文保部门对它的保护。
  当年77日,洪雅县邀请专家组赶赴现场,之后很快作出城隍街不具保护价值的报告。1个月后,城隍街古民居的拆除又大动干戈。一直关注事态发展的季富政抱病著文《这是洪雅瑰宝———面临拆除的洪雅清代官宦建筑群》,大声疾呼作最后一搏。眼看整条街上处处断壁残垣,季富政把王云贵叫到家里,痛心地摇头:保不住了,你先把屋子拆下来,画结构图编号,再作打算。
  成片的老宅被挖掘机打碎、搬走,一座座熟悉的老建筑在眼前轰然倒下,王云贵别过头直抹眼泪。事后有人说,城隍街和王家大院的遭遇,是城市商业化击败了传统文化。
  回绝澳大利亚搜宅人
  2003911,王云贵从乐山、眉山招募了25名专业古建筑拆迁工人,绘图、作记号,将宅子全部测绘标注好。随后,古民居数千块木材,一根根被拆下来运往乡下。十几台大货车,轰隆隆来回跑了15次。
  拆下的古民居木材堆放在距县城约2公里的两间平房内。分大小长短、圆扁依序存放,把两间房子装得满满的。平房外的院坝里,古春凳、大花床、鱼缸、八仙桌、牌匾等也堆了数米高。
  3年来,王云贵几乎每周都要去看,雨棚换了9次。随后,他开始了长达3年马不停蹄的寻婆家之旅。
  在王云贵看来,祖上留下来的宝贝,不仅要好好传承下去,还寄望能产生经济效益。
  此后,王云贵走遍川内有名气的古镇,许多人也慕名前来参观接洽。2005年底,澳大利亚一客商连续致信10余封给王家,还专程跑到眉山。在木头堆里,澳大利亚人来回看了老半天,吐出一句话:我出20万美金,把它运到澳大利亚去安家。王一愣,20万美金?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万元啊。回家后跟老母亲商量,被劈头一顿臭骂:咱就那么差吗?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搬到外国去?一家人在老屋生活了几十年,冬暖夏凉,记忆微温。花园里有百年大树,如珠兰、罗汉松,后门外有一口泉井,既可以饮用也可以洗衣,用过的水顺着阴沟流进宅基地,循环如常。堂屋中间的楼板上,春夏都有燕子在那里筑巢而居。
  但一切都幻化成了回忆。直到2006年底,一直为平乐古镇开发搞设计的季富政,将王家大院介绍给了平乐,并最终促成落户重修。
  准文物保护期待填补真空
  刚安顿好王家大院,季富政就一头扎进金沙江沿线考察古民居。年复一年为着自己热爱的事儿奔走,他连叹有点孤军奋战回过头来看,我们的城建和文物部门应该检讨。季富政直言,如果现在仍然要为古建筑保护得罪人,说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还未真正认识到文化的价值。
  其实,当地政府早在几年前就作出保留此旧街为旅游步行观光街的规划,但随后,城市发展思路调整。洪雅县房管局曾有说法:拆除的理由是,文物部门根本未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。老街居民曾仓促地写过一份将城隍街纳入文物保护的申请,但在强势的商业化驱动面前,申请变得异常柔弱。
  其实,像王家大院一样,一些散见于民间、正处于风雨飘摇、但还没有引起重视的准文物建筑,在四川还有不少。某种意义上说,这种真空状态给季富政们留下了活动空间,谁也说不清巴山蜀水究竟有多少需要保护的古民居。
  城市建设当然要推进,但有价值的文化传承,应该去保护。季富政感叹,许多文化符号拆得差不多了,不异地保护就是一堆建筑垃圾。据平乐镇副镇长吴茂林介绍,王家大院修复资金估计超过50万元。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符号,我们要
  但是,64岁的季富政意识到自己终究是一介书生,很多事情以己之力无法改变。有人说我们没自信,满大街全是西方建筑垃圾。其实自信很简单,就是要有文化。
  记者手记
  准文物保护遗憾之前
  这里,曾经是川内县城中最大的清代官宦建筑群之一。在洪雅县千余年的文明史上,这片总面积不超过5万平方米的南北向街道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,其中有朝廷官员、翰林、进士、举人的30余处大宅,保存完好。
  4年前,连名字也透出古味的洪雅县城隍街,未能抵挡商业地产开发的强势,终遭拆除。4年后,各地扩城圈地热仍未平息。20076月,被大卸千块的城隍街王家大院在乡间沉睡”3年后,异地落户邛崃市平乐古镇,开始它全新的轮回。
  这是四川街道民居异地保护第一例。获知老宅异地落户成功,国际艺术发展组织主席黄丽敏向老宅主人致电祝贺。老宅命运的关注者还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  4年来,经历多次波折,甚至濒临瓦解的城市古街、古建筑,城隍街绝非孤例。而更多的老建筑,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化冲击下消失了百年的身影,留下诸多遗憾———遗憾的不只于此。记者采访中,仍强烈感受到在城市文脉留存上,不同观念的冲撞。
  我们正在做城市控制性详规。”7月4日,洪雅县城建局负责人告诉记者,城隍街改造确有过争议,但在他看来,改造后,城市变了,市民生活质量提高了。“详规出来后,将进行公示,让大家参与城市建设。至于哪条街是否具有历史文化价值,他认为,得由文物保护部门说了算。洪雅县文体局负责人则认为,拆剩下的诸如关圣街等老街,显得破烂,价值已不大。
  而解读最新公布的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趋势,对近年来容易被遗忘的近现代建筑,保护力度明显加强。如果当时当地文物管理单位认为王家大院有价值,就应该立即将其认定为文物保护点,这样,要拆的话,就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,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。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朱小南透露,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即将展开,目的是摸清文物家底,从根本上解决准文物保护的问题。普查中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文物,将立即由文物保护单位定为文物保护点实际上,这赋予了文物保护单位更大的权利。
  我们将配合全国文物普查,把有价值的贴上标签加以保护。眉山市文体局局长李建章说,作为千载诗书城,保护、延续眉山历史文脉显得更为迫切。
来源:四川日报

  

版权所有:温州市四川商会 备案号:浙ICP备2021033646号-1 电话:0577-88859677 传真:0577-88852677 邮编:325000
地址: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高新园区高一路一号金色小镇二号楼五楼  E-mail:wzscc@wzscc.com   浙公网安备 33030302001146号  设计制作:乔宇科技